2025年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次数远超去年同期,截至6月21日,已有7家险企举牌13家上市公司,举牌次数达16次。而2024年全年险资举牌次数为20次,2025年不到半年时间举牌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分析: 原因政策环境优化:近年来,顶层设计高度重视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实施路径愈发清晰,制度安排持续完善。如今年1月22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等。同时,金融监管总局也推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下调股票投资风险因子等举措,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看好资本市场前景:险资作为长线资金,其举牌行为通常意味着对被举牌企业及相关行业中长期增长前景较为看好。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标的中既有A股上市公司,也有港股上市公司,涵盖银行、水利、能源、物流等行业。这显示出其对已落地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后续持续显效较为乐观,同时对未来支持性政策持有良好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险资看好实体经济的发展韧性。自身配置需求:从2023年起,险企陆续执行新会计准则,资产端的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要求险企在对股票投资进行计量时反映其市值,这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保险公司通过举牌上市公司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权益法核算,以此平滑会计利润,降低权益工具的投资收益波动。此外,资产端长端利率下行,叠加权益市场的持续波动,保险公司资产端显著承压,优质非标资产的陆续到期也为险资增厚投资收益带来一定压力,所以险资需要通过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来提升收益。 举牌特征青睐港股:2025年险资举牌主要集中在H股,在今年16次举牌中有13次举牌对象为港股。这是因为当前港股估值水平偏低,性价比高,且在新会计准则下H股更适配险资,同时还有税收优惠等因素。热衷银行股:险资尤为青睐银行股,在今年16次举牌中,有8次举牌标的为上市银行。银行板块具有高股息价值,以2024年度宣告分红总额/总市值计算,银行板块静态股息率水平位于所有行业第三位,相较于10年期国债的无风险利率溢价水平持续位于高位。另外,银保渠道协同作用对于险资业务拓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影响与展望对市场的影响:险资作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其举牌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长线资金的入市动向,对市场有较强的信号意义,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引导其他资金的投资方向。同时,险资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力度,也为市场注入了更多增量资金,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活跃。未来展望: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险资举牌有望逐步增多,并更加注重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在特定领域或行业进行深度布局,建设相关领域的专业投资团队和风险控制体系。随着国家战略引导与市场发展,在高新技术、新能源、医疗健康等行业的布局有望给险企带来较好的投资收益。不过,险资举牌也需特别关注风险,做好自身的战略资产配置,审慎选择举牌标的,提升自身风控能力,科学决策股票的配置比例和仓位,规范投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