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世界市场白银贸易概况
美洲白银的开采与流入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成为世界白银的重要产地。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大规模开采白银,例如在波托西(今玻利维亚境内)等地的银矿产量惊人。据估计,16 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约有3万吨。这些白银通过贸易、掠夺等方式流入欧洲。
欧洲人用白银购买亚洲的商品,如香料、丝绸、瓷器等。由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亚洲。
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机制
在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欧洲国家积极寻求贵金属的流入。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欧洲需要用白银来弥补这个差额。
欧洲的商人通过在亚洲建立贸易据点,如葡萄牙人在澳门、荷兰人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地,将白银输入亚洲,然后换取亚洲的商品再运回欧洲销售。
白银流入中国的情况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中国在18世纪以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深受欧洲、中东等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相对稳定,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较小,所以在对外贸易中往往处于出超地位。
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明清时期中国货币供应的重要来源。白银的流入促进了中国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长途贸易、商业城镇的兴起和手工业的繁荣。
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等赋税改革,都以白银作为征收的主要货币形式,白银流入也对中国的财政制度产生了影响。
中国黄金外流情况
晚清时期的经济困境与不平等条约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而且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使中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由出超转为入超。例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同时大量鸦片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外流严重。而在这个过程中,黄金也开始外流。
黄金外流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对外支付赔款需要用黄金或白银等贵金属;另一方面,国际金银比价的波动使得外国商人利用差价在中国搜刮黄金。
影响上,黄金外流加剧了中国国内货币金融体系的混乱,使得中国的财政更加困难,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加速了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同时,也使得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被动,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
|